作者:文思特咨询公司咨询师杜建生
开篇语
读者朋友,您好!
在2022年5月,我与您分享了VDA 6.3黄皮手册的变化,这作为了VDA 6.3:2023版的铺垫。2023年元旦之际VDA QMC发布了最新版《VDA 6.3 过程审核》第四版的工具指南。本文将带您了解该版工具书的主要变化。

在正式进入介绍之前,先假设一下这样的场景:您已经接到了QMC工具书,但是还没有完整阅读。本人对该版工具书中存在的编辑性错误进行了勘误,供您阅读参考,勘误信息如下:
| 
             勘误内容  | 
        |
| 
             1  | 
            
             20页,2.3章节的第一句话“由”图2-1所示……“,实际18页给翻译成了”表2-1“  | 
        
| 
             2  | 
            
             67页,“提示”里面遗漏了一个汉字(“过”)程步骤”  | 
        
| 
             3  | 
            
             93页 P2.6 星号项遗漏了“*”标记,在提问表综述里面是星号项  | 
        
| 
             4  | 
            
             98页,P3.2*提问项描述与提问表综述里面有小的不同(评估→评价,虽然意思相同,但是不严谨)  | 
        
| 
             5  | 
            
             P4要素多数提问项中文描述与提问表综述里面不一致(虽然意思相同,但是不严谨)  | 
        
| 
             6  | 
            
             120页 Min中文文字排版错行了  | 
        
| 
             7  | 
            
             124页,中文P4.9给标记成了星号项,提问表综述里面不是  | 
        
| 
             8  | 
            
             149页   P6.3.1作为了星号项,在提问表综述里面不是(中英都错)  | 
        
| 
             9  | 
            
             115页,中文Min开头遗漏了一个汉字 “根据”  | 
        
| 
             10  | 
            
             136页 Min中最后两句与137页Min中的内容 貌似乱了“剩余料的两句话”  | 
        
| 
             11  | 
            
             143页,中文,Min最后一段 重复  | 
        
| 
             12  | 
            
             145页,中文,示例里面“根据更换”应该是“工具更换”  | 
        
| 
             13  | 
            
             146页,中文,示例“SPC评估质量控制图”对照英文部分是两个示例(虽然不影响)  | 
        
| 
             14  | 
            
             167页,中文最后两条Min,对应的英文内容遗漏了(在公开Yellow 版本时候是有的)  | 
        
| 
             15  | 
            
             177页,下载链接提示的信息目前不具有参考性,网站上还是2016版对应的资料(期待以后会有模板一类的提供)  | 
        
VDA 6.3:2023版主要变化
相对于2016版,主要变化是:
| 
             −  | 
            
             提问表中考虑到了软件方面  | 
        
| 
             −  | 
            
             本书内容与VDA方法进一步协调,即ASPICE和新零件的成熟度保证(VDA MLA)   | 
        
| 
             −  | 
            
             P3和P4增加了关于采购活动的要求  | 
        
| 
             −  | 
            
             规范了审核员资质  | 
        
| 
             −  | 
            
             增加了实施远程审核的说明  | 
        
| 
             −  | 
            
             删除了第4章(“审核过程”),因其内容己包含在ISO   19011中  | 
        
| 
             −  | 
            
             从VDA 6.3中删除了第8章(“服务过程审核”)  | 
        
| 
             −  | 
            
             删除了第10章(“最佳实践/经验教训”)  | 
        
| 
             −  | 
            
             省略了对运输和零件处置(EU7)的评价  | 
        
| 
             −  | 
            
             在某些情况下,重新定义了有特殊意义的提问(*−问题)  | 
        
| 
             −  | 
            
             重新分配了一些潜在供方分析的提问  | 
        
| 
             −  | 
            
             为所有VDA卷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在线词汇表  | 
        
| 
             −  | 
            
             编辑性修订  | 
        
注:以上内容摘自工具书第1章:修订说明
针对主要变化的某些内容进行一下个人解读:
1.      如果进行软件方面评估,可以一并参考SPICE,这一点可以到官网上下载最新版中文参考手册http://www.automotivespice.com。
2.      VDA 在线词汇表https://vda-qmc-learning.de/module/glossar/glossar.php 目前只支持德语和英文语境,期望中国官方能引入(毕竟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这是有意义的)。
3.      将来在推行上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非常有必要,这可以参考《 VDA 经验教训》卷,或者引入“知识管理”模块。
4.      VDA 已推出新版的审核工具软件[VDA Analysis Tool (V2)],这需要向官方购买;企业也可以在2016 Excel报告模板的基础上修订,但应注意EU7已经被删除,不需要参与计算。
VDA 6.3:2023保持不变的
相对于2016版,未发生变化的是:
| 
             −  | 
            
             整体评价的分类系统(A、B、C)  | 
        
| 
             −  | 
            
             提问表结构  | 
        
| 
             −  | 
            
             单个问题的评分模型(10−8−6−4−0)  | 
        
| 
             −  | 
            
             过程要素P2−P7的适用性,根据图2−1  | 
        
| 
             −  | 
            
             乌龟图模型  | 
        
| 
             −  | 
            
             以前的降级规则  | 
        
注:以上摘自工具书第1章:修订说明。如无特别说明,2016版在后文以“旧版”表达。
接下来对变化的内容,做概括性总结(对比2016版),VDA 6.3应用阶段及供应链内的应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一、 审核员资质变化
| 
             资质  | 
            
             内部审核员  | 
            
             供方审核员  | 
            
             认证审核员  | 
        
| 
             专业知识  | 
            
             增加了对ISO 19011知识的掌握,在掌握良好的质量知识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旧版示例不再提及)  | 
            
             增加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在有要求的情况下)  | 
            
             增加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在有要求的情况下)  | 
        
| 
             证明  | 
            
             增加了质量工具和方法方面的培训证明的要求。  | 
            
             增加了两项要求 1. 质量工具和方法培训证明  2.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 
            
             增加了两项要求 1. 所需的质量工具和方法  2.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 
        
| 
             职业经验  | 
            
             无关键变化  | 
            
             无关键变化  | 
            
             无关键变化  | 
        
整体上,增加了一个章节,即“3.2 审核员的产品/过程能力”。这一章节主要体现了对审核员能力在“专业”知识上的要求(如知识储备库的建立、经验教训的应用等);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辅助手段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审核。(作者注:实际上是旧版“10.2 知识储备库”的内容,搬运至此)
在“审核员行为准则”方面无关键变化。
二、 远程审核
如前所述,这是一个全新的章节。远程审核在特定场景下,如影响审核员健康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可以采用远程审核或混合审核(远程审核+现场审核)的方法。
该章节的要求,对于企业内审来说作用有限。其更适合于二方审核或其他委托审核情况(包括潜在供方审核)。
远程审核相关内容在ISO 19011:2018的附录A1 审核方法的应用、A2 远程审核 或A16等相关章节中,可以进行参阅;同样您也可以参阅  《CNAS-EC-063:2021 关于远程审核活动的说明》。
三、 潜在供方审核
1. 潜在供方定义中,增加了一项说明,即在量产要搬迁的情况下,应用P2-P4评估搬迁项目,强调了对于“P2的提问仅评估搬迁项目”;
2. P1提问项数量从2016版34项调整和增加为35项(具体提问项见后文);
3. 供方分析继续沿用“交通灯”评估方法,但“红灯、黄灯”项数量发生了变化:

对于红灯(被禁止的供方),在特定情况下(如不可替代性),管理层可以做出合同发包的决策,但是需要启动资格鉴定措施。这一变化更加灵活(对于旧版,如果是红灯就只能Say Goodbye);
4. 授予合同后,潜在供方的审核发现要进行“管理”,相对于旧版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这是明显的变化。
四、 过程审核评价变化分析
(2023版的第六章,增加到了7个章节,增加了6.6“实施审核的规则”和6.7“重新审核”)
1. 10-8-6-4-0评分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评分的角度依然体现基于风险思维的应用。显著变化点是:旧版评分分数分配指南中第三个角度“抽象系统化评估”转变为“从顾客角度”,摘抄如下:
| 
             分数  | 
            
             2016版“抽象系统化评估”  | 
            
             2023版“从顾客角度”  | 
        
| 
             10  | 
            
             完全满足要求  | 
            
             完全满足顾客要求  | 
        
| 
             8  | 
            
             要求基本得到落实;只有轻微的不符合情况  | 
            
             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满足顾客的要求  | 
        
| 
             6  | 
            
             要求部分得到落实;存在明显不符合情况  | 
            
             部分满足顾客要求;可能会有顾客投诉  | 
        
| 
             4  | 
            
             要求落实不够;存在严重不符合情况  | 
            
             明显不满足顾客要求,顾客不满意  | 
        
| 
             0  | 
            
             要求没有得到落实  | 
            
             不满足顾客要求,从顾客观点来看是不可接受的  | 
        
2. 6.2章节中,旧版曾提示“对于P6子要素或过程步骤应用降级规则的说明”在2023版中删除掉了,合并到6.3章节统一描述,这一点变化无关紧要。
3. 6.3章节,删除了旧版“P4评价示例”。
 (作者理解:这一删除不太恰当,应该予以保留。毕竟P4是产品/生产过程有双重评价的可能(即企业有产品设计责任),具体的做法还是见旧版的说明吧)
  6.3节中,整体评价的描述“EG整体评估结果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比”,这一点的翻译上不如旧版(四舍五入至百分比整数)容易理解,如96.45%四舍五入到96%这样的操作。(英文表达上是完整保留的)
4. 6.5“提问表应用”增加了软件和过程材料应用范围的描述。
(注:过程材料指的并非是“产品的一部分”的材料,可以理解为间接材料。)
5. 新版提及P3/P4单独评价,如果“没有产品设计情况下,不需要再进行标记了(n.e.)”,这是操作上的变化。
6. 6.6 “实施审核的准则”,新增章节。主要描述的是可能存在“中断审核”的操作细节。这一点上,如果是内审可能不适用,更适用于二方审核或潜在供方分析。
如果发生中断审核,要说明理由,这一点上如何做呢?个人建议是:在审核输入页里面来说明,或者是审核报告页(参见旧版Excel模板)。
7.  6.7“重新审核”,新增加的章节。主要适用于“中断审核”或原审核结果太差了,要启动针对原有审核范围的再审核。
五、 提问项
提问项总数由58项增加为59项(星号项18个),下面就各要素的变化进行对比介绍:
1)      P2 项目管理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2.1  | 
            
             是否为项目管理建立了组织机构?  | 
            
             X  | 
            
             2.1  | 
            
             是否已建立了项目管理战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  | 
            
             X  | 
            
             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 
        
| 
             2.2  | 
            
             是否为落实项目规划了必要的资源且已经到位,并报告了变更情况?  | 
            
             X  | 
            
             2.2*  | 
            
             是否策划了项目实施需要的所有资源,且已经到位,并且报告了变更情况?  | 
            
             X  | 
            
             变更为星号提问  | 
        
| 
             2.3  |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且与顾客达成一致?  | 
            
             X  | 
            
             2.3  |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与顾客达成一致,且落实了项目管理?  | 
            
             X  | 
            
             | 
        
| 
             2.4  | 
            
             项目是否已经落实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并监视了落实情况?  | 
            
             X  | 
            
             2.4  | 
            
             是否策划了与质量相关的项目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 
            
             X  | 
            
             | 
        
| 
             2.5*  | 
            
             项目是否已经落实与采购相关的活动,并监视了落实情况?  | 
            
             X  | 
            
             2.5  | 
            
             项目的采购活动是否包含在项目计划中?  | 
            
             | 
            
             不再作为星号提问,不再作为P1的提问  | 
        
| 
             2.6*  | 
            
             项目组织机构是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确保了变更管理?  | 
            
             X  | 
            
             2.6*  | 
            
             项目组织是否确保了项目中的变更管理?  | 
            
             X  | 
            
             | 
        
| 
             2.7  | 
            
             是否建立了事态升级过程,并得到有效的执行?  | 
            
             X  | 
            
             | 
            
             不再单独作为提问项,其内容放到了P2.1的最低要求之中。  | 
        ||
| 
             整体上,P2提问项数量减少到6个,P1提问项数量为由7个减少到5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为2个。  | 
        ||||||
2)      P3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标题变化了)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3.1  | 
            
             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是否已明确?  | 
            
             X  | 
            
             3.1  | 
            
             是否明确了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  | 
            
             X  | 
            
             | 
        
| 
             3.2*  | 
            
             根据产品和过程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价?  | 
            
             X  | 
            
             3.2*  | 
            
             根据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  | 
            
             X  | 
            
             | 
        
| 
             3.3  | 
            
             是否详细策划了产品和过程开发的活动?  | 
            
             | 
            
             3.3  | 
            
             是否详细策划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活动?  | 
            
             | 
            
             | 
        
| 
             3.4  | 
            
             是否对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的活动进行了策划?  | 
            
             | 
            
             3.4*  | 
            
             是否计划了采购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 
            
             X  | 
            
             新增星号提问项,并被选为P1  | 
        
| 
             3.5  | 
            
             针对产品和开发过程,是否考虑到了必要的资源  | 
            
             | 
            
             3.5  | 
            
             针对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是否考虑了必要的资源?  | 
            
             | 
            
             | 
        
| 
             | 
            
             3.6  | 
            
             是否策划了针对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的活动?  | 
            
             | 
            
             条款号新增,其提问内容对应旧版3.4  | 
        ||
| 
             整体上,P3提问项数量增加为6个,P1提问项数量为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增加到2个。  | 
        ||||||
3)      P4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实现(标题变化了)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4.1*  | 
            
             产品和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是否得到落实?  | 
            
             X  | 
            
             4.1*  | 
            
             是否落实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  | 
            
             X  | 
            
             | 
        
| 
             4.2  |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资质以确保批量生产启动?  | 
            
             | 
            
             4.2  |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了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实现的资质?  | 
            
             | 
            
             | 
        
| 
             4.3  | 
            
             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批量生产启动?  | 
            
             X  | 
            
             4.3  | 
            
             物质/非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实现?  | 
            
             X  | 
            
             | 
        
| 
             4.4*  | 
            
             是否获得了产品和过程开发所要求的批准和放行?  | 
            
             X  | 
            
             4.4*  | 
            
             是否具有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所要求的能力和放行证明?  | 
            
             X  | 
            
             | 
        
| 
             | 
            
             | 
            
             4.5  | 
            
             是否落实了策划的采购活动?  | 
            
             | 
            
             新增提问项  | 
        |
| 
             4.5  | 
            
             是否已制定并落实了产品与过程开发的制造和检验规范?  | 
            
             | 
            
             4.6  | 
            
             是否在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中确定并落实了制造和检验规范?  | 
            
             | 
            
             对应旧版4.5  | 
        
| 
             4.6  | 
            
             是否在量产条件下,为量产批准进行了能力测试?  | 
            
             | 
            
             4.7  | 
            
             是否在量产条件下进行了能力测试?  | 
            
             | 
            
             对应旧版4.6  | 
        
| 
             4.7  | 
            
             是否为确保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建立了过程?  | 
            
             | 
            
             4.8  | 
            
             是否为确保顾客服务以及使用现场失效分析建立了过程?  | 
            
             | 
            
             对应旧版4.7  | 
        
| 
             4.8*  | 
            
             是否已针对产品从开发移交至批量生产,建立了受控的方法?  | 
            
             | 
            
             4.9  | 
            
             是否针对从开发到批量生产的项目交接,建立了受控的方法?  | 
            
             | 
            
             对应旧版4.8,移除了星号提问  | 
        
| 
             整体上,P4提问项数量增加到9个,P1提问项数量保持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减少到2个。  | 
        ||||||
4)      P5 供方管理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5.1  | 
            
             是否只和获得批准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方开展合作?  | 
            
             X  | 
            
             5.1  | 
            
             是否确保了只和获得批准的供方开展合作?  | 
            
             X  | 
            
             | 
        
| 
             5.2  | 
            
             是否在供应链中考虑了顾客的要求?  | 
            
             X  | 
            
             5.2  | 
            
             是否在供应链中考虑了顾客的要求?  | 
            
             | 
            
             不再作为P1提问  | 
        
| 
             5.3  | 
            
             是否与供方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且加以落实?  | 
            
             | 
            
             5.3  | 
            
             是否与供方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定期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 
            
             | 
            
             | 
        
| 
             5.4*  |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放行?  | 
            
             X  | 
            
             5.4*  |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放行?  | 
            
             | 
            
             不再作为P1提问  | 
        
| 
             5.5*  |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约定的质量是否得到了保障?  | 
            
             X  | 
            
             5.5*  |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确保了约定的质量?  | 
            
             X  | 
            
             | 
        
| 
             5.6  | 
            
             是否对进货的来料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 
            
             X  | 
            
             5.6  | 
            
             是否对进货产品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 
            
             X  | 
            
             | 
        
| 
             5.7  | 
            
             针对具体的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且具备了资质?  | 
            
             | 
            
             5.7  | 
            
             针对具体的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并具备了资质?  | 
            
             | 
            
             | 
        
| 
             整体上,P5提问项数量保持7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5个减少到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 
        ||||||
5)      生产过程分析 P6.1 过程输入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1.1  |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以确保生产顺利启动?  | 
            
             X  | 
            
             6.1.1*  |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并确保可靠的生产启动?  | 
            
             X  | 
            
             变更为星号提问  | 
        
| 
             6.1.2  | 
            
             来料是否在约定的时间按所需数量/生产批次大小被送至正确的存放位置/工位?  | 
            
             | 
            
             6.1.2  | 
            
             材料是否在约定的时间,按所需的数量/生产批次大小被送至指定的位置?  | 
            
             | 
            
             | 
        
| 
             6.1.3  | 
            
             是否对来料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包装设备是否适合来料的特殊特性?  | 
            
             | 
            
             6.1.3  |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是否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包装设备适合材料的特性?  | 
            
             | 
            
             | 
        
| 
             6.1.4  | 
            
             来料是否具备必要的标识/记录/放行,并且得以适当的体现?  | 
            
             | 
            
             6.1.4  | 
            
             材料是否具备必要的标识/记录/放行,并得以适当体现?  | 
            
             | 
            
             | 
        
| 
             6.1.5*  | 
            
             是否对量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过程变更开展了跟踪核记录?  | 
            
             | 
            
             6.1.5*  | 
            
             是否对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变更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 
            
             X  | 
            
             被选为P1提问  | 
        
| 
             整体上,P6.1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星号项提问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  | 
        ||||||
6)      生产过程分析 P6.2 过程流程(原子要素“过程管理”)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2.1  | 
            
             控制计划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 
            
             X  | 
            
             6.2.1  | 
            
             生产控制计划以及生产和检验文件中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 
            
             X  | 
            
             提问项直述增加了文件的范围  | 
        
| 
             6.2.2  | 
            
             是否进行了生产启动重复性放行?  | 
            
             X  | 
            
             6.2.2  | 
            
             是否进行了生产过程的放行?  | 
            
             X  | 
            
             并不特指“重复性放行”  | 
        
| 
             6.2.3*  | 
            
             是否对生产中的特殊特性进行了管理?  | 
            
             X  | 
            
             6.2.3*  | 
            
             是否在生产中对特殊特性进行了控制?  | 
            
             X  | 
            
             | 
        
| 
             6.2.4*  | 
            
             是否对未放行和/或缺陷零件进行了管理?  | 
            
             X  | 
            
             6.2.4*  | 
            
             是否对可疑和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控制?  | 
            
             X  | 
            
             | 
        
| 
             6.2.5  | 
            
             是否能确保材料/零件在流转过程中不发生混合/弄错?  | 
            
             | 
            
             6.2.5  | 
            
             是否能确保材料在流转过程中不发生混合/弄错?  | 
            
             | 
            
             | 
        
| 
             整体上,P6.2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 
        ||||||
7)      生产过程分析 P6.3 人力资源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3.1*  | 
            
             员工是否能从事安排的工作?  | 
            
             X  | 
            
             6.3.1  | 
            
             员工是否能够完成分配的任务?  | 
            
             X  | 
            
             不再作为星号提问,   | 
        
| 
             6.3.2  |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 
            
             | 
            
             6.3.2  |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 
            
             X  | 
            
             被选为P1提问  | 
        
| 
             6.3.3  | 
            
             是否有必要的人力资源  | 
            
             X  | 
            
             6.3.3  | 
            
             是否具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 
            
             | 
            
             不再作为P1的提问  | 
        
| 
             整体上,P6.3提问项数量保持3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2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为0(唯一没有星号项的子要素)。  | 
        ||||||
8)      生产过程分析 P6.4 物质资源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4.1*  | 
            
             是否能够利用生产设备满足顾客对产品的具体要求?  | 
            
             X  | 
            
             6.4.1*  | 
            
             生产设备是否适合满足顾客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  | 
            
             X  | 
            
             | 
        
| 
             6.4.2  |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 
            
             X  | 
            
             6.4.2  |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 
            
             X  | 
            
             | 
        
| 
             6.4.3*  | 
            
             是否能利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对质量要求进行有效的监控?  | 
            
             X  | 
            
             6.4.3*  | 
            
             是否能利用测量和检验设备有效监视质量要求的符合性?  | 
            
             X  | 
            
             | 
        
| 
             6.4.4  |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需求?  | 
            
             X  | 
            
             6.4.4  |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要求?  | 
            
             X  | 
            
             | 
        
| 
             6.4.5  | 
            
             是否正确的存放工具、装置、和检验设备?  | 
            
             | 
            
             6.4.5  | 
            
             是否正确地存放了工具、装置和检验设备?  | 
            
             | 
            
             | 
        
| 
             整体上,P6.4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 
        ||||||
9)      生产过程分析 P6.5 效果和效率 (标题内容进行了调整)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5.1  | 
            
             针对制造过程是否设定了目标?  | 
            
             | 
            
             6.5.1  | 
            
             是否针为生产过程设定了目标?  | 
            
             | 
            
             | 
        
| 
             6.5.2  | 
            
             是否对质量和过程数据开展了收集和分析?  | 
            
             | 
            
             6.5.2  | 
            
             是否质量和生产过程数据的收集便于分析?  | 
            
             | 
            
             | 
        
| 
             6.5.3*  | 
            
             一旦与产品和过程要求不符,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X  | 
            
             6.5.3*  | 
            
             如果不能满足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X  | 
            
             | 
        
| 
             6.5.4  | 
            
             是否对过程和产品定期开展审核?  | 
            
             X  | 
            
             6.5.4  | 
            
             是否定期开展过程和产品审核?  | 
            
             X  | 
            
             | 
        
| 
             整体上,P6.5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2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1个不变。  | 
        ||||||
10)    生产过程分析 P6.6 过程结果(输出)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6.6.1  | 
            
             是否根据需要确定产量/生产批量,并且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 
            
             | 
            
             6.6.1  | 
            
             是否根据需要确定产量/生产批量,并且有序的地运往下一道生产工序?  | 
            
             | 
            
             | 
        
| 
             6.6.2  | 
            
             是否根据要求对产品/零部件进行适当仓储,所使用的运输设备/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零部件的特殊特性相适应?  | 
            
             X  | 
            
             6.6.2  | 
            
             是否对产品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的特性相适应?  | 
            
             X  | 
            
             | 
        
| 
             6.6.3  |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 
            
             | 
            
             6.6.3  |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 
            
             X  | 
            
             被选为P1提问  | 
        
| 
             6.6.4*  | 
            
             最终产品交付时是否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 
            
             X  | 
            
             6.6.4*  | 
            
             是否在产品交付时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 
            
             X  | 
            
             | 
        
| 
             整体上,P6.6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1个不变。  | 
        ||||||
11)    P7 顾客服务(标题发生了变化)
| 
             要素  | 
            
             2016版  | 
            
             要素  | 
            
             2023版  | 
            
             变化  | 
        ||
| 
             提问项  | 
            
             P1  | 
            
             提问项  | 
            
             P1  | 
        |||
| 
             7.1  | 
            
             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和过程方面所有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 
            
             X  | 
            
             7.1  | 
            
             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 
            
             X  | 
            
             提问直述上,删除了“过程”方面的内容表达  | 
        
| 
             7.2  | 
            
             是否能保障对顾客的服务?  | 
            
             X  | 
            
             7.2  | 
            
             是否保障了顾客服务?  | 
            
             X  | 
            
             | 
        
| 
             7.3*  |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 
            
             X  | 
            
             7.3*  |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 
            
             X  | 
            
             | 
        
| 
             7.4*  | 
            
             如果发生了与质量要求不符或投诉,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 
            
             X  | 
            
             7.4*  | 
            
             发生投诉时,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 
            
             X  | 
            
             | 
        
| 
             7.5  | 
            
             针对各具体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且具备资质?  | 
            
             | 
            
             7.5  | 
            
             针对具体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并具备了资质?  | 
            
             | 
            
             | 
        
| 
             整体上,P7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 
        ||||||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P1的35个提问项:
| 
             序号  | 
            
             要素  | 
            
             提问项  | 
        
| 
             P2  | 
            
             项目管理  | 
        |
| 
             1  | 
            
             2.1  | 
            
             是否已建立了项目管理战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  | 
        
| 
             2  | 
            
             2.2*  | 
            
             是否策划了项目实施需要的所有资源,且已经到位,并且报告了变更情况?  | 
        
| 
             3  | 
            
             2.3  |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与顾客达成一致,且落实了项目管理?  | 
        
| 
             4  | 
            
             2.4  | 
            
             是否策划了与质量相关的项目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 
        
| 
             5  | 
            
             2.6*  | 
            
             项目组织是否确保了项目中的变更管理?  | 
        
| 
             P3  |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  | 
        |
| 
             6  | 
            
             3.1  | 
            
             是否明确了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  | 
        
| 
             7  | 
            
             3.2*  | 
            
             根据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  | 
        
| 
             8  | 
            
             3.4*  | 
            
             是否计划了采购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 
        
| 
             P4  |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实现  | 
        |
| 
             9  | 
            
             4.1*  | 
            
             是否落实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  | 
        
| 
             10  | 
            
             4.3  | 
            
             物质/非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实现?  | 
        
| 
             11  | 
            
             4.4*  | 
            
             是否具有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所要求的能力和放行证明?  | 
        
| 
             P5  | 
            
             供方管理  | 
        |
| 
             12  | 
            
             5.1  | 
            
             是否确保了只和获得批准的供方开展合作?  | 
        
| 
             13  | 
            
             5.5*  |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确保了约定的质量?  | 
        
| 
             14  | 
            
             5.6  | 
            
             是否对进货产品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 
        
| 
             P6.1  | 
            
             过程输入  | 
        |
| 
             15  | 
            
             6.1.1*  |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并确保可靠的生产启动?  | 
        
| 
             16  | 
            
             6.1.5*  | 
            
             是否对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变更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 
        
| 
             P6.2  | 
            
             过程流程  | 
        |
| 
             17  | 
            
             6.2.1  | 
            
             生产控制计划以及生产和检验文件中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 
        
| 
             18  | 
            
             6.2.2  | 
            
             是否进行了生产过程的放行?  | 
        
| 
             19  | 
            
             6.2.3*  | 
            
             是否在生产中对特殊特性进行了控制?  | 
        
| 
             20  | 
            
             6.2.4*  | 
            
             是否对可疑和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控制?  | 
        
| 
             P6.3  | 
            
             人力资源  | 
        |
| 
             21  | 
            
             6.3.1  | 
            
             员工是否能够完成分配的任务?  | 
        
| 
             22  | 
            
             6.3.2  |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 
        
| 
             P6.4  | 
            
             物质资源  | 
        |
| 
             23  | 
            
             6.4.1*  | 
            
             生产设备是否适合满足顾客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  | 
        
| 
             24  | 
            
             6.4.2  |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 
        
| 
             25  | 
            
             6.4.3*  | 
            
             是否能利用测量和检验设备有效监视质量要求的符合性?  | 
        
| 
             26  | 
            
             6.4.4  |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要求?  | 
        
| 
             P6.5  | 
            
             效果和效率  | 
        |
| 
             27  | 
            
             6.5.3*  | 
            
             如果不能满足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 
        
| 
             28  | 
            
             6.5.4  | 
            
             是否定期开展过程和产品审核?  | 
        
| 
             P6.6  | 
            
             过程结果(输出)  | 
        |
| 
             29  | 
            
             6.6.2  | 
            
             是否对产品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的特性相适应?  | 
        
| 
             30  | 
            
             6.6.3  |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 
        
| 
             31  | 
            
             6.6.4*  | 
            
             是否在产品交付时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 
        
| 
             P7  | 
            
             顾客服务  | 
        |
| 
             32  | 
            
             7.1  | 
            
             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 
        
| 
             33  | 
            
             7.2  | 
            
             是否保障了顾客服务?  | 
        
| 
             34  | 
            
             7.3*  |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 
        
| 
             35  | 
            
             7.4*  | 
            
             发生投诉时,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 
        
六、 作者本人的一些其他看法
如同介绍黄皮版一样,在这里我也想谈谈一些个人对2023版的看法:
1. 删除各要素对VDA系列出版物的参考,这一点上个人不太赞同,毕竟2023版内文(最低要求和示例中)并未明确相应手册之间的协调关系;
2. 无论您是否赞同,我个人一直持有的观点是,完整的VDA 6.3全要素评估越来越像 QMS审核了;
3. 如工具书中“前言”所述,VDA 6.3是一种评价和打分系统,对于内审员来说,如果不采用官方APP报告模板,需要制定自己的模板格式,如果采用Excel来制作,需要强大的Excel函数或者编程技能,这一点上是非常大的难点;
4. 官方并未就旧版与新版切换做出明示(因为是工具书),这需要自主采用或者出于顾客的特定要求,过渡阶段未知,但是建议企业做好切换的知识准备;(如果您企业没有软件开发性质,我个人认为旧版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结束语
因受限于篇幅,本文未对各要素提问项的最低要求的变化内容做出总结,这些内容敬请关注我司后续关于该课程的最新计划!
希望本文的内容,为您学习和使用最新版工具指南提供点滴帮助。
感谢阅读!
往期文章:
1.      VDA 6.3 2022版 黄皮书预读
2.      VDA 6.3 难点之“过程划分”
3.      质量人工作的自我管理
4.      审核方案有效性实践
在线课程:
| 
             VDA 6.5产品审核实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