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思特(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VDA 6.3 2023版 新版预读
2023-01-13

作者:文思特咨询公司咨询师杜建生

开篇语

读者朋友,您好!

20225月,我与您分享了VDA 6.3黄皮手册的变化,这作为了VDA 6.3:2023版的铺垫。2023年元旦之际VDA QMC发布了最新版《VDA 6.3 过程审核》第四版的工具指南。本文将带您了解该版工具书的主要变化。

在正式进入介绍之前,先假设一下这样的场景:您已经接到了QMC工具书,但是还没有完整阅读。本人对该版工具书中存在的编辑性错误进行了勘误,供您阅读参考,勘误信息如下:

 

序号

勘误内容

1

20页,2.3章节的第一句话“由”图2-1所示……“,实际18页给翻译成了”2-1

2

67页,提示里面遗漏了一个汉字()程步骤

3

93 P2.6 星号项遗漏了“*”标记,在提问表综述里面是星号项

4

98页,P3.2*提问项描述与提问表综述里面有小的不同(评估→评价,虽然意思相同,但是不严谨)

5

P4要素多数提问项中文描述与提问表综述里面不一致(虽然意思相同,但是不严谨)

6

120 Min中文文字排版错行了

7

124页,中文P4.9给标记成了号项,提问表综述里面不是

8

149 P6.3.1作为了星号项,在提问表综述里面不是(中英都错)

9

115页,中文Min开头遗漏了一个汉字 据”

10

136 Min中最后两句与137Min中的内容 貌似乱了“剩余料的两句话”

11

143页,中文,Min最后一段 重复

12

145页,中文,示例里面“根据更换”应该是“工具更换”

13

146页,中文,示例“SPC评估质量控制图”对照英文部分是两个示例(虽然不影响)

14

167页,中文最后两条Min,对应的英文内容遗漏了(在公开Yellow 版本时候是有的)

15

177页,下载链接提示的信息目前不具有参考性,网站上还是2016版对应的资料(期待以后会有模板一类的提供)

 

 

VDA 6.3:2023版主要变化

相对于2016版,主要变化是:

提问表中考虑到了软件方面

本书内容与VDA方法进一步协调,即ASPICE和新零件的成熟度保证(VDA MLA)

P3P4增加了关于采购活动的要求

规范了审核员资质

增加了实施远程审核的说明

删除了第4章(“审核过程”),因其内容己包含在ISO 19011

VDA 6.3中删除了第8章(“服务过程审核”)

删除了第10章(“最佳实践/经验教训”)

省略了对运输和零件处置(EU7)的评价

在某些情况下,重新定义了有特殊意义的提问(*问题)

重新分配了一些潜在供方分析的提问

为所有VDA卷建立了一个综合的在线词汇表

编辑性修订

注:以上内容摘自工具书第1章:修订说明

针对主要变化的某些内容进行一下个人解读:

1.      如果进行软件方面评估,可以一并参考SPICE,这一点可以到官网上下载最新版中文参考手册http://www.automotivespice.com

2.      VDA 在线词汇表https://vda-qmc-learning.de/module/glossar/glossar.php 目前只支持德语和英文语境,期望中国官方能引入(毕竟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这是有意义的)。

3.      将来在推行上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非常有必要,这可以参考《 VDA 经验教训》卷,或者引入“知识管理”模块。

4.      VDA 已推出新版的审核工具软件[VDA Analysis Tool (V2)],这需要向官方购买;企业也可以在2016 Excel报告模板的基础上修订,但应注意EU7已经被删除,不需要参与计算。

 

VDA 6.3:2023保持不变的

相对于2016版,未发生变化的是:

整体评价的分类系统(ABC

提问表结构

单个问题的评分模型(108640

过程要素P2P7的适用性,根据图21

乌龟图模型

以前的降级规则

注:以上摘自工具书第1章:修订说明。如无特别说明,2016版在后文以“旧版”表达。

接下来对变化的内容,做概括性总结(对比2016版),VDA 6.3应用阶段及供应链内的应用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一、 审核员资质变化

资质

内部审核员

供方审核员

认证审核员

专业知识

增加了对ISO 19011知识的掌握,在掌握良好的质量知识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旧版示例不再提及)

增加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在有要求的情况下)

增加了对软件开发过程知识和方法的储备(在有要求的情况下)

证明

增加了质量工具和方法方面的培训证明的要求。

增加了两项要求

1. 质量工具和方法培训证明

2.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增加了两项要求

1. 所需的质量工具和方法

2. 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职业经验

无关键变化

无关键变化

无关键变化

整体上,增加了一个章节,即“3.2 审核员的产品/过程能力”。这一章节主要体现了对审核员能力在“专业”知识上的要求(如知识储备库的建立、经验教训的应用等);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辅助手段可以“邀请专家”参与审核。(作者注:实际上是旧版“10.2 知识储备库”的内容,搬运至此)

在“审核员行为准则”方面无关键变化。

二、 远程审核

如前所述,这是一个全新的章节。远程审核在特定场景下,如影响审核员健康或有其他风险因素的,可以采用远程审核或混合审核(远程审核+现场审核)的方法。

该章节的要求,对于企业内审来说作用有限。其更适合于二方审核或其他委托审核情况(包括潜在供方审核)。

远程审核相关内容在ISO 19011:2018的附录A1 审核方法的应用、A2 远程审核 A16等相关章节中,可以进行参阅;同样您也可以参阅  CNAS-EC-063:2021 关于远程审核活动的说明》。

三、 潜在供方审核

1. 潜在供方定义中,增加了一项说明,即在量产要搬迁的情况下,应用P2-P4评估搬迁项目,强调了对于“P2的提问仅评估搬迁项目”;

2. P1提问项数量从201634项调整和增加为35项(具体提问项见后文);

3. 供方分析继续沿用“交通灯”评估方法,但“红灯、黄灯”项数量发生了变化:

对于红灯(被禁止的供方),在特定情况下(如不可替代性),管理层可以做出合同发包的决策,但是需要启动资格鉴定措施。这一变化更加灵活(对于旧版,如果是红灯就只能Say Goodbye);

4. 授予合同后,潜在供方的审核发现要进行“管理”,相对于旧版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这是明显的变化。

四、 过程审核评价变化分析

2023版的第六章,增加到了7个章节,增加了6.6“实施审核的规则”和6.7“重新审核”)

1. 10-8-6-4-0评分形式没有发生变化,评分的角度依然体现基于风险思维的应用。显著变化点是:旧版评分分数分配指南中第三个角度“抽象系统化评估”转变为“从顾客角度”,摘抄如下:

分数

2016版“抽象系统化评估”

2023版“从顾客角度”

10

完全满足要求

完全满足顾客要求

8

要求基本得到落实;只有轻微的不符合情况

只能在有限的程度上满足顾客的要求

6

要求部分得到落实;存在明显不符合情况

部分满足顾客要求;可能会有顾客投诉

4

要求落实不够;存在严重不符合情况

明显不满足顾客要求,顾客不满意

0

要求没有得到落实

不满足顾客要求,从顾客观点来看是不可接受的

2. 6.2章节中,旧版曾提示“对于P6子要素或过程步骤应用降级规则的说明”在2023版中删除掉了,合并到6.3章节统一描述,这一点变化无关紧要。

3. 6.3章节,删除了旧版“P4评价示例”。

 (作者理解:这一删除不太恰当,应该予以保留。毕竟P4是产品/生产过程有双重评价的可能(即企业有产品设计责任),具体的做法还是见旧版的说明吧)

  6.3节中,整体评价的描述“EG整体评估结果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比,这一点的翻译上不如旧版(四舍五入至百分比整数)容易理解,如96.45%四舍五入到96%这样的操作。(英文表达上是完整保留的)

4. 6.5“提问表应用”增加了软件和过程材料应用范围的描述。

(注:过程材料指的并非是“产品的一部分”的材料,可以理解为间接材料。)

5. 新版提及P3/P4单独评价,如果“没有产品设计情况下,不需要再进行标记了(n.e.)”,这是操作上的变化。

6. 6.6 “实施审核的准则”,新增章节。主要描述的是可能存在“中断审核”的操作细节。这一点上,如果是内审可能不适用,更适用于二方审核或潜在供方分析。

如果发生中断审核,要说明理由,这一点上如何做呢?个人建议是:在审核输入页里面来说明,或者是审核报告页(参见旧版Excel模板)。

7.  6.7“重新审核”,新增加的章节。主要适用于“中断审核”或原审核结果太差了,要启动针对原有审核范围的再审核。

五、 提问项

提问项总数由58项增加为59项(星号项18个),下面就各要素的变化进行对比介绍:

1)      P2 项目管理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2.1

是否为项目管理建立了组织机构?

X

2.1

是否已建立了项目管理战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

X

将项目管理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2.2

是否为落实项目规划了必要的资源且已经到位,并报告了变更情况?

X

2.2*

是否策划了项目实施需要的所有资源,且已经到位,并且报告了变更情况?

X

变更为星号提问

2.3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且与顾客达成一致?

X

2.3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与顾客达成一致,且落实了项目管理?

X

 

2.4

项目是否已经落实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并监视了落实情况?

X

2.4

是否策划了与质量相关的项目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X

 

2.5*

项目是否已经落实与采购相关的活动,并监视了落实情况?

X

2.5

项目的采购活动是否包含在项目计划中?

 

不再作为星号提问,不再作为P1的提问

2.6*

项目组织机构是否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确保了变更管理?

X

2.6*

项目组织是否确保了项目中的变更管理?

X

 

2.7

是否建立了事态升级过程,并得到有效的执行?

X

 

不再单独作为提问项,其内容放到了P2.1的最低要求之中。

整体上,P2提问项数量减少到6个,P1提问项数量为由7个减少到5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为2个。

2)      P3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标题变化了)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3.1

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是否已明确?

X

3.1

是否明确了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

X

 

3.2*

根据产品和过程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价?

X

3.2*

根据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

X

 

3.3

是否详细策划了产品和过程开发的活动?

 

3.3

是否详细策划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活动?

 

 

3.4

是否对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的活动进行了策划?

 

3.4*

是否计划了采购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X

新增星号提问项,并被选为P1

3.5

针对产品和开发过程,是否考虑到了必要的资源

 

3.5

针对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是否考虑了必要的资源?

 

 

 

3.6

是否策划了针对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的活动?

 

条款号新增,其提问内容对应旧版3.4

整体上,P3提问项数量增加为6个,P1提问项数量为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增加到2个。

3)      P4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实现(标题变化了)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4.1*

产品和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是否得到落实?

X

4.1*

是否落实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

X

 

4.2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资质以确保批量生产启动?

 

4.2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了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实现的资质?

 

 

4.3

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批量生产启动?

X

4.3

物质/非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实现?

X

 

4.4*

是否获得了产品和过程开发所要求的批准和放行?

X

4.4*

是否具有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所要求的能力和放行证明?

X

 

 

 

4.5

是否落实了策划的采购活动?

 

新增提问项

4.5

是否已制定并落实了产品与过程开发的制造和检验规范?

 

4.6

是否在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中确定并落实了制造和检验规范?

 

对应旧版4.5

4.6

是否在量产条件下,为量产批准进行了能力测试?

 

4.7

是否在量产条件下进行了能力测试?

 

对应旧版4.6

4.7

是否为确保顾客关怀/顾客满意/顾客服务和使用现场失效分析建立了过程?

 

4.8

是否为确保顾客服务以及使用现场失效分析建立了过程?

 

对应旧版4.7

4.8*

是否已针对产品从开发移交至批量生产,建立了受控的方法?

 

4.9

是否针对从开发到批量生产的项目交接,建立了受控的方法?

 

对应旧版4.8,移除了星号提问

整体上,P4提问项数量增加到9个,P1提问项数量保持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减少到2个。

4)      P5 供方管理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5.1

是否只和获得批准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方开展合作?

X

5.1

是否确保了只和获得批准的供方开展合作?

X

 

5.2

是否在供应链中考虑了顾客的要求?

X

5.2

是否在供应链中考虑了顾客的要求?

 

不再作为P1提问

5.3

是否与供方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且加以落实?

 

5.3

是否与供方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定期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5.4*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放行?

X

5.4*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获得了必要的批准/放行?

 

不再作为P1提问

5.5*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约定的质量是否得到了保障?

X

5.5*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确保了约定的质量?

X

 

5.6

是否对进货的来料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X

5.6

是否对进货产品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X

 

5.7

针对具体的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且具备了资质?

 

5.7

针对具体的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并具备了资质?

 

 

整体上,P5提问项数量保持7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5个减少到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5)      生产过程分析 P6.1 过程输入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1.1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以确保生产顺利启动?

X

6.1.1*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并确保可靠的生产启动?

X

变更为星号提问

6.1.2

来料是否在约定的时间按所需数量/生产批次大小被送至正确的存放位置/工位?

 

6.1.2

材料是否在约定的时间,按所需的数量/生产批次大小被送至指定的位置?

 

 

6.1.3

是否对来料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包装设备是否适合来料的特殊特性?

 

6.1.3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是否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包装设备适合材料的特性?

 

 

6.1.4

来料是否具备必要的标识/记录/放行,并且得以适当的体现?

 

6.1.4

材料是否具备必要的标识/记录/放行,并得以适当体现?

 

 

6.1.5*

是否对量产过程中的产品或过程变更开展了跟踪核记录?

 

6.1.5*

是否对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变更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X

被选为P1提问

整体上,P6.1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星号项提问数量由1个增加到2个。

6)      生产过程分析 P6.2 过程流程(原子要素“过程管理”)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2.1

控制计划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X

6.2.1

生产控制计划以及生产和检验文件中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X

提问项直述增加了文件的范围

6.2.2

是否进行了生产启动重复性放行?

X

6.2.2

是否进行了生产过程的放行?

X

并不特指“重复性放行”

6.2.3*

是否对生产中的特殊特性进行了管理?

X

6.2.3*

是否在生产中对特殊特性进行了控制?

X

 

6.2.4*

是否对未放行和/或缺陷零件进行了管理?

X

6.2.4*

是否对可疑和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控制?

X

 

6.2.5

是否能确保材料/零件在流转过程中不发生混合/弄错?

 

6.2.5

是否能确保材料在流转过程中不发生混合/弄错?

 

 

整体上,P6.2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7)      生产过程分析 P6.3 人力资源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3.1*

员工是否能从事安排的工作?

X

6.3.1

员工是否能够完成分配的任务?

X

不再作为星号提问,

6.3.2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6.3.2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X

被选为P1提问

6.3.3

是否有必要的人力资源

X

6.3.3

是否具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不再作为P1的提问

整体上,P6.3提问项数量保持3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2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为0(唯一没有星号项的子要素)。

8)      生产过程分析 P6.4 物质资源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4.1*

是否能够利用生产设备满足顾客对产品的具体要求?

X

6.4.1*

生产设备是否适合满足顾客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

X

 

6.4.2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X

6.4.2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X

 

6.4.3*

是否能利用监视和测量设备对质量要求进行有效的监控?

X

6.4.3*

是否能利用测量和检验设备有效监视质量要求的符合性?

X

 

6.4.4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需求?

X

6.4.4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要求?

X

 

6.4.5

是否正确的存放工具、装置、和检验设备?

 

6.4.5

是否正确地存放了工具、装置和检验设备?

 

 

整体上,P6.4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9)      生产过程分析 P6.5 效果和效率 (标题内容进行了调整)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5.1

针对制造过程是否设定了目标?

 

6.5.1

是否针为生产过程设定了目标?

 

 

6.5.2

是否对质量和过程数据开展了收集和分析?

 

6.5.2

是否质量和生产过程数据的收集便于分析?

 

 

6.5.3*

一旦与产品和过程要求不符,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X

6.5.3*

如果不能满足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X

 

6.5.4

是否对过程和产品定期开展审核?

X

6.5.4

是否定期开展过程和产品审核?

X

 

整体上,P6.5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2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1个不变。

10)    生产过程分析 P6.6 过程结果(输出)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6.6.1

是否根据需要确定产量/生产批量,并且有目的地运往下道工序?

 

6.6.1

是否根据需要确定产量/生产批量,并且有序的地运往下一道生产工序?

 

 

6.6.2

是否根据要求对产品/零部件进行适当仓储,所使用的运输设备/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零部件的特殊特性相适应?

X

6.6.2

是否对产品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的特性相适应?

X

 

6.6.3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6.6.3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X

被选为P1提问

6.6.4*

最终产品交付时是否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X

6.6.4*

是否在产品交付时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X

 

整体上,P6.6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由2个增加到3个,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1个不变。

11)    P7 顾客服务(标题发生了变化)

要素

2016

要素

2023

变化

提问项

P1

提问项

P1

7.1

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和过程方面所有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X

7.1

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X

提问直述上,删除了“过程”方面的内容表达

7.2

是否能保障对顾客的服务?

X

7.2

是否保障了顾客服务?

X

 

7.3*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X

7.3*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X

 

7.4*

如果发生了与质量要求不符或投诉,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X

7.4*

发生投诉时,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X

 

7.5

针对各具体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且具备资质?

 

7.5

针对具体任务,相关人员是否定义了职责并具备了资质?

 

 

整体上,P7提问项数量保持5个不变,P1提问项数量保持4个不变,星号项提问数量保持2个不变。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得出P135个提问项:

序号

要素

提问项

P2

项目管理

1

2.1

是否已建立了项目管理战略(包括项目组织机构)?

2

2.2*

是否策划了项目实施需要的所有资源,且已经到位,并且报告了变更情况?

3

2.3

是否编制了项目计划并与顾客达成一致,且落实了项目管理?

4

2.4

是否策划了与质量相关的项目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5

2.6*

项目组织是否确保了项目中的变更管理?

P3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策划

6

3.1

是否明确了产品和过程的具体要求?

7

3.2*

根据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对可行性进行了全面评估?

8

3.4*

是否计划了采购活动,并监视了其符合情况?

P4

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的实现

9

4.1*

是否落实了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计划中的活动?

10

4.3

物质/非物质资源是否到位并且适用,以确保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实现?

11

4.4*

是否具有产品和生产过程开发所要求的能力和放行证明?

P5

供方管理

12

5.1

是否确保了只和获得批准的供方开展合作?

13

5.5*

针对采购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确保了约定的质量?

14

5.6

是否对进货产品进行了适当的交付和储存?

P6.1

过程输入

15

6.1.1*

是否在开发和批量生产之间进行了项目交接,并确保可靠的生产启动?

16

6.1.5*

是否对批量生产中的产品或生产过程变更进行了跟踪和记录?

P6.2

过程流程

17

6.2.1

生产控制计划以及生产和检验文件中的要求是否完整,并得到有效落实?

18

6.2.2

是否进行了生产过程的放行?

19

6.2.3*

是否在生产中对特殊特性进行了控制?

20

6.2.4*

是否对可疑和不合格产品进行了控制?

P6.3

人力资源

21

6.3.1

员工是否能够完成分配的任务?

22

6.3.2

员工是否了解监视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职责和权限?

P6.4

物质资源

23

6.4.1*

生产设备是否适合满足顾客对于产品的具体要求?

24

6.4.2

生产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是否受控?

25

6.4.3*

是否能利用测量和检验设备有效监视质量要求的符合性?

26

6.4.4

生产和检验工位是否满足要求?

P6.5

效果和效率

27

6.5.3*

如果不能满足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要求,是否分析了原因,并且验证了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28

6.5.4

是否定期开展过程和产品审核?

P6.6

过程结果(输出)

29

6.6.2

是否对产品进行了适当的存储,所使用的运输/包装设备是否与产品的特性相适应?

30

6.6.3

是否保持了必要的记录和放行?

31

6.6.4*

是否在产品交付时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P7

顾客服务

32

7.1

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符合性相关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33

7.2

是否保障了顾客服务?

34

7.3*

是否保障了零件的供应?

35

7.4*

发生投诉时,是否开展了失效分析,并且有效地落实了纠正措施?

 

六、 作者本人的一些其他看法

如同介绍黄皮版一样,在这里我也想谈谈一些个人对2023版的看法:

1. 删除各要素对VDA系列出版物的参考,这一点上个人不太赞同,毕竟2023版内文(最低要求和示例中)并未明确相应手册之间的协调关系;

2. 无论您是否赞同,我个人一直持有的观点是,完整的VDA 6.3全要素评估越来越像 QMS审核了;

3. 如工具书中“前言”所述,VDA 6.3是一种评价和打分系统,对于内审员来说,如果不采用官方APP报告模板,需要制定自己的模板格式,如果采用Excel来制作,需要强大的Excel函数或者编程技能,这一点上是非常大的难点;

4. 官方并未就旧版与新版切换做出明示(因为是工具书),这需要自主采用或者出于顾客的特定要求,过渡阶段未知,但是建议企业做好切换的知识准备;(如果您企业没有软件开发性质,我个人认为旧版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结束语

因受限于篇幅,本文未对各要素提问项的最低要求的变化内容做出总结,这些内容敬请关注我司后续关于该课程的最新计划!

希望本文的内容,为您学习和使用最新版工具指南提供点滴帮助。

感谢阅读!

 

往期文章:

1.      VDA 6.3 2022 黄皮书预读

2.      VDA 6.3 难点之“过程划分”

3.      质量人工作的自我管理

4.      审核方案有效性实践

 

在线课程:

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课程

过程审核(VDA 6.3

产品审核(VDA 6.5

VDA 6.5产品审核实务

分层过程审核(CQI-8

热处理系统评估(CQI-9

电镀系统评估(CQI-11

涂装系统评估(CQI-12)-新版

焊接系统评估(CQI-15)-新版

有效问题解决指南(CQI-20

 

北京总部 电话:400-686-2778 邮箱:training@win-starcn.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30号花园饭店5418室 
 
版权所有 © 文思特(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3257号-1  QQ 咨询:2964609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