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文思特(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供应链管理介绍
2015-03-22 资料下载

供应链管理专家M.Christopher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预言:“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著名的通用电器CEO杰克.韦尔奇也曾说过:“如果你在供应链运作上不具备竞争优势,就干脆不要竞争。”可见,供应链管理在企业战略实施中所具备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供应链的配合,企业家的任何战略构想都是无法实现的。

1997年PRTM(Pittiglio Rabin Todd & Mcgrath)公司进行的一项关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调查(调查涉及6个行业的1 6 5个企业,其中化工25%、计算机电子设备25%、通信16%、服务15%、工业13%、半导体6%)表明,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可以达到以下多方面的效益:
• 总供应链管理成本(占收入的百分比)降低10%以上
• 中型企业的准时交货率提高15%
• 订单满足提前期缩短25%~ 35%
• 中型企业的增值生产率提高10%以上
• 绩优企业资产运营业绩提高15%~20%
• 中型企业的库存降低3%,绩优企业的库存降低15%
• 绩优企业在现金流周转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业少40 ~ 65天的优势
而戴维德·霍尔( David Hole)认为通过良好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在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程度、降低库存、后勤成本、单位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获得满意效果。
那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我们在下文中将根据我们长期积累的企业咨询与管理经验,谈谈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 供应链管理的制约因素
当我们谈论供应链管理的时候,第一个要讨论的其实不是供应链自身的问题,而是应当考虑供应链所受的制约问题。
首先,供应链的形成受企业研发链的影响,产品的设计将极大地影响供应链的组成,也将极大地影响供应链成本。如果企业能够在研发端找到一种最精益,最具价值的设计方案,将使供应链的成本压缩到最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当足够重视这一点,并促进有效的研发链与供应链的合作。
其次,供应链管理深受产业大环境的影响,产业成熟度,配套企业的分布状况,基础物流水平,基础工业水平、基础信息系统对供应链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另外,整个供应链间的合作共识是供应链管理绩效提升的软性制约因素。供应链的绩效提升将涉及整个链上的诸多企业的相互配合,因此利益共享,信息共享,责任分担机制将促进供应链各成员的积极参与,否则,供应链优化与改进的工具与方法将会失效。
二、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与内容
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 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在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和降低总的交易成本,并且寻求两个目标之间的平衡(这两个目标往往有冲突)。
 
 
在以上四个领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供应链管理细分为职能领域和辅助领域。职能领域主要包括产品工程、产品技术保证、采购、生产控制、库存控制、仓储管理、分销管理。而辅助领域主要包括客户服务、制造、设计工程、会计核算、人力资源、市场营销。
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供应链管理还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 战略性供应商和用户合作伙伴关系管理
• 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
• 供应链的设计(全球节点企业、资源、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
• 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
•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生产集成化计划、跟踪和控制
• 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物流(运输、库存、包装等)管理
• 企业间资金流管理(汇率、成本等问题)
•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交互信息管理等
供应链管理注重总的物流成本(从原材料到最终产成品的费用)与用户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
三、 供应链管理的工具应用
供应链管理中可以用到的工具包括评估工具,策划工具,改善工具等,其中评估工具可
以使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提出的SCOR模型,建立适合于本供应链的评估检查表,在供应链发展的各个阶段有效地评估各项指标,帮助判明供应链的竞争地位,改进方向等;策划工具可以采用全局优化技术,在明确供应链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尽最大的可能整合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提高投入产出比,还可以采用过程分析工具对各项流程进行规划,得到最优的业务流程,减少流程中的浪费;供应链的改善工具可以借助世界成熟的精益、六西格玛改善系统,在产品研发,生产,质量,库存,物流规划等方面使供应链企业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四、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
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包括:合作机制(Cooperation Mechanism)、决策机制(Decision Mechanism)、激励机制(Encourage Mechanism)和自律机制(Benchmarking)等来实现满足顾客需求、使顾客满意以及留住顾客等功能目标,从而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社会目标(满足社会就业需求)、经济目标(创造最佳利益)和
环境目标(保持生态与环境平衡)的合一,这可以说是对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哲学概括。
1 . 合作机制
供应链合作机制体现了战略伙伴关系和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与优化利用。基于这种企业环境的产品制造过程,从产品的研究开发到投放市场,周期大大地缩短,而且顾客导向化( Customization)程度更高,模块化、简单化产品、标准化组件,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柔性和敏捷性显著增强,虚拟制造与动态联盟提高了业务外包(Outsouring)策略的利用程度。企业集成的范围扩展了,从原来的中低层次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
2 . 决策机制
由于供应链企业决策信息的来源不再仅限于一个企业内部,而是在开放的信息网络环境下,不断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达到供应链企业同步化、集成化计划与控制的目的,而且随着Internet/Intranet发展成为新的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的决策模式将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处于供应链中的任何企业决策模式应该是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开放性信息环境下的群体决策模式。
3 . 激励机制
归根到底,供应链管理和任何其他的管理思想一样都是要使企业在21世纪的竞争中在“QCDSF”上有上佳表现(Q 指质量;C 为成本,企业要以更少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D:指及时交付; S为服务,企业要不断提高用户服务水平,提高用户满意度;F为柔性,企业要有较好的应变能力)。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使我们知道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给予企业改进和提高,以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也使得供应链管理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与方向发展,真正成为能为企业管理者乐于接受和实践的新的管理模式。
4 . 自律机制
自律机制要求供应链企业向行业的领头企业或最具竞争力的竞争对手看齐,不断对产品、服务和供应链业绩进行评价,并不断地改进,以使企业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自律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的自律、对比竞争对手的自律、对比同行企业的自律和比较领头企业的自律。企业通过推行自律机制,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销售量,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信誉,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业绩差距也可以得到缩小,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北京总部 电话:400-686-2778 邮箱:training@win-starcn.com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30号花园饭店5418室 
 
版权所有 © 文思特(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33257号-1  QQ 咨询:2964609088